立足學科特色 挖掘學科育人價值 ——記健全人格文科組典型課例展示課(一)

[日期:2022-06-16] 作者:教科室 1211 次瀏覽 [字體: ]

我校形成全程育人、全員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,努力挖掘各學科的育人功能與價值。在學校教育里,充分發(fā)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,通過學科課程育德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路徑。

語文組傅明老師的《小桃樹》從文章的題目入手,通過對文章題目的提問,找到三個問題,那就是: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,這棵小桃樹和我有怎樣的關系,我賦予這棵小桃樹怎樣的情感。通過這三個問題,把整個文章給串起來。通過自主學習,梳理小桃樹的成長過程,體會作者對小桃樹的獨特情感。通過合作探究,比較小桃樹的成長過程和“我”的人生經歷,進一步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。學習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,培養(yǎng)堅強不屈,勇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,做自己命運的主宰。

歷史組胡敏霞老師的史料實證視域下的健全人格培養(yǎng)《從<姑蘇繁華圖>看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》通過批判質疑、圖文互證,逐漸形成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;通過賞析動態(tài)畫卷,觀察鄉(xiāng)民除農業(yè)生產外還有哪些收入來源,了解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推動了手工業(yè)和商業(yè)發(fā)展這一客觀規(guī)律。(意識傾向一一認知板塊——世界觀——存在與規(guī)律)通過材料分析蘇州出現了怎樣的問題,這些問題會對經濟發(fā)展產生怎樣的影響,辯證地認識人口急劇增加的利弊,了解自然環(huán)境、社會發(fā)展與人口增長的辯證關系,了解康乾盛世之下經濟發(fā)展不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危機。(意識傾向——認知板塊一一人生觀——人與自然;行為風格﹣文明素養(yǎng)一一保護自然環(huán)境)

通過畫卷與史實相悖的矛盾情境,小組討論“畫家為何只畫了蘇州繁華的一面”,引導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審視這幅寫實性畫作《姑蘇繁華圖》,聚焦畫家人生經歷,剖析畫卷作者生平及其創(chuàng)作意圖,感悟畫卷折射出來的專制統治的強化與思想的保守落后。(意識傾向一認知板塊一世界觀一存在與規(guī)律、現象與本質)

藝術組吳永建老師的《美術遺存的保護與傳承》著眼于對美術遺存的保護與傳承,選取有代表性的實例如:三星堆、雙流熏風塔,介紹保護辦法,并把日常生活中帶有傳承因素的美術作品介紹給學生,引起學生的關注,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(tài)度對待和珍視美術遺存。從文化的角度觀察理解美術作品、美術現象和觀念,關注身邊的美術遺存,認識美術遺存與生活、歷史、文化的關系,學習從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,感受中華傳統美術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,堅守文化立場,堅定文化自信。

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,更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。本學期健全人格文科組的典型課例已經展示完畢。文科組們的課堂都很好的詮釋了“引路人”風范。

(文科組 撰文:劉英)